本文内容:
冀中平原上,第一個吹響勝利號角的縣城——肅寧縣(Suning County)。1944年9月30日,晉察冀軍區下轄的第九軍分區,實現了肅寧的全境解放。這比全國抗戰勝利整整早了一年。如今的肅寧縣城,應了它的名字,素雅寧靜,慢慢散步的老人是城市的記憶,跑來跑去的孩子是城市的未來。肅寧縣幾位誌願者,正在走街串巷尋找抗日的見證者,記者趕到肅寧的這天,誌願者袁樹凱帶著機器又去村裏拍攝了。拍攝組趕到時,很多90歲開外的老人已經不能說話,剛拍完沒幾天有的人就過世了。他們在與時間賽跑。回憶讓老人眼睛註滿淚水裴蘭申,肅寧縣付佐鄉東付佐村人,1931年出生。那段歲月,數十年後,依然深深刻在老人的記憶裏。回憶讓老人的眼睛註滿淚水。“1944年,縣裏還沒解放,剛收了秋,地裏莊稼都沒了,一眼看出去老遠。村裏有人一邊跑一邊喊,快藏起來,日本人又來了。我娘摟著我藏在一個空屋子,就見天上有個東西呼地一下飛過去,緊跟著就聽見村西爆炸聲,後來才知道那是飛機”,裴蘭申說,飛機追逐的是臨近的王村的地下黨,轟炸的同時,日本兵馬隊在後面追,“幾個咱們的同誌就讓鬼子給圍困了。”膽大好奇的裴蘭申追到付佐村的崗樓,扒著門縫往院子裏看,“六男一女,女的還懷孕了,一個挎著刀的日本兵,在這幾個捆好的人對面走來走去挨個看,女的朝日本兵吐唾沫,衣服就被扒了,男的不知道說了什麼,那把刀就抽出來,朝脖子就一下,那血啊躥出去老高,嚇得我腿都軟了,第二天再去崗樓附近,六個男的遺體就在門口扔著。”裴蘭申聽村裏的其他人說,被抓的幾個人都是王村的地下黨。作為歷史的見證者,裴蘭申記錄的場景只是冀中平原的人民遭受屠戮的其中一幕。1942年春,日軍為實現其“確保華北,首先確保平原”的作戰方針,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之冀中區進行全面蠶食,切斷冀中區與北嶽、平西、冀東各區的聯系,使冀中區陷於孤立,根據地面積大為縮小。至1942年6月上旬,日偽軍占據冀中根據地所有縣城和較大集鎮、村莊,共建立1700多個據點,挖掘4000多公裏封鎖溝,把冀中根據地分割成2600余塊。冀中軍區遵照八路軍總部指示,除留少數主力部隊配合地方武裝、民兵在冀中堅持鬥爭外,主力部隊大部陸續向冀南、太行、北嶽根據地轉移。6月底,日軍縮於主要城鎮,反“掃蕩”戰役才結束。全村人跑到街上喊:我們贏了“1945年我十四,父親是地下黨,被鬼子打死了,母親連氣帶病死了,哥哥被抓勞工,回來也死了,姐姐出嫁了。可以說家破人亡。那天和別的時候沒有太不一樣,是村幹部爬到俺村的房頂上喊,日本投降了,村裏一下子就沸騰了,人們呼啦都跑到街上了,都喊啊,我們贏了,贏了,共產黨萬歲!”“其實肅寧1944年9月30號就解放了,是冀中平原第一個解放的縣城。但是日本人投降還是不一樣啊,再也不做亡國奴了,我們勝利了,有國才有家啊。”1945年8月10日、11日,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布七道反攻命令。隨後,冀中軍區在肅寧縣大官廳召開了幹部會議,會上楊成武司令員宣布,堅決執行毛澤東主席《對日寇的最後一戰》的命令,全面發動反攻。部署隊伍分別配合進攻石家莊、天津、北平,向日本侵略軍華北派遣司令官下村定發出了最後通牒,令其在我軍管轄下交出武器和物資,依照所規定的地點,分頭集中,聽候處理。這一年的秋天,裴蘭申在村裏見到一小隊日本兵打著白旗經過,“低著腦袋,領頭的一個扛著白旗,穿著黃綠色的軍服,大概三十來個人,沒有武器,住在俺們村西一個老百姓(603883,股吧)開的旅店,聽村裏人說,這是投降繳械的日本兵要走到集合點,滾回他們國家去,再也不能禍害人了”。裴蘭申回憶,這些並不是駐守肅寧的日本兵,是臨近縣城的駐兵。早在1944年,肅寧縣城的炮樓和日偽軍就被晉察冀軍分區的隊伍接收。“1949年,俺家當兵的才回來”1945年,陳秀格23歲。因丈夫葛平安在延安參加抗日,她嫁入夫家空守了6年。在夫家,她很快受到這個革命家庭的熏陶加入了共產黨。葛家是葛家莊的堡壘戶,為當地的地下黨提供交通聯絡、養病療傷,葛家常年備有夾層墻,專用來掩護同誌。“之前日本人的飛機動不動就放毒氣,俺們村有個做醋的作坊,飛機一來,村裏人就往作坊跑,用褂子浸透醋捂在嘴上防毒,可以活命。”陳秀格滿頭銀發,說話慢條斯理。1945年,日本投降後,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士兵回鄉潮,“村裏不少在外當兵的,都回家了,俺家的還沒回來。也沒信兒,就這麼等著,一直到1947年,家裏才收到平安的信兒,說在延安打仗,又等了2年,一直到1949年,俺家當兵的才回來。”陳秀格說話總是笑著,好像那些等待是一袋煙的事兒。等待丈夫歸來的日子,陳秀格做軍鞋、做軍服,送信,偶爾還要扮演養傷地下黨同誌的媳婦兒。“我23那年,天兒還熱得不行呢,滿地的莊稼,俺家婆婆從外頭回來說,咱們這邊贏了,他們(日本)敗了,以後不打仗了。高興啊,村裏敲鑼打鼓的,再也不害怕飛機了,可算能踏踏實實過日子了。”之後,陳秀格的婆婆當選了抗戰勝利後葛家莊第一任村黨支部書記。為更大的勝利做準備1945年8月16日,晉察冀邊區抗聯會發出“一切為了前線”,要求各抗聯會動員青年參加主力部隊。陳秀格回憶,很快,回鄉的戰士們又陸續走了,村子裏一部分年輕的小夥子也跟著隊伍走了。1945年,冀中區以農業生產為主和耕三余一(耕種三年有余糧一年)的為號召,開展了更為廣泛深入的大生產運動。隨著大生產運動的開展,出現了典型合作社,比如肅寧縣南於莊呂桂榮合作社。這些合作社以新的姿態,極大地促進了冀中合作社的發展。在這個基礎上,冀中七分區組織了軍用被服生產合作社,把戰勤負擔變成了人民的經濟收入來源。農民最關心的永遠都是土地。1943到1944年,局部反攻開始後,冀中的形勢已經大為好轉。中共冀中黨委重建後,全面貫徹減租政策,確定土地使用權,大大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。 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